什么?冰淇淋是中国人发明的?!

天气逐渐炎热,吃着冷饮、吹着空调玩手机时,忽而看到了一条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友人发的微博:

Ben

Intruth,I'donlymadethediscoverymyselfacouple:IcecreamwasinventedinChina.

Apparently,theEmperorShangemployedmorethan90"icemen"tomixbuffaloandgoatmilk,camphorandflourandstoreitinsnow,whichsoundsprettydisgustingandalongwayfromatubofBenJerry'sbutthereyougo.

1小时前

翻译一下:虽然其他国家很早就喜欢用经过调味的冰来解暑,但历史学家认为冰淇淋起源于唐朝(618-907年),唐殇帝是第一个在冰混合物中添加牛奶的人。据说,唐殇帝雇用了90多名“冰匠”将牛奶和羊奶、樟脑以及面粉混在一起存放在雪中,这听起来或许有点怪怪的,和Ben&Jerry冰淇淋差远了,但这就是冰淇淋的原型。

这位网友提到的这种中式甜点(“酥山”)确实是存在的,而且在唐代非常受欢迎,当时的壁画画的就是宫廷侍女捧着“酥山”的情形↓↓↓

壁画中的“酥山”

小编谨代表爱吃冰淇淋的中国吃货感谢这位外国网友的知识普及。不过,在这里要科普一个来自中国历史学家的观点:咱们的冰淇淋,是元代才出现的。

扒冰淇淋的起源,就不得不从冰开始说起。

早在周朝,怕热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学会藏冰了,还专门设了个官职,叫“凌人”。冬天收的冰,放在地窖里,夏天再拿出来供王公贵族享用。

为了防止取出来的冰还没到主子手里就化了,当时的人又发明了冰鉴,一种原始冰柜。

《周礼·天官·凌人》:“祭祀供冰鉴。”

因为是青铜材质,导凉性能良好,各式水果放进去一小会儿就能完成冰镇,给古代贵族带去了数不尽的清凉舒爽。

唐宋时期,冰块这种原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慢慢走入了民间,“冷饮专营店”开始出现,什么蜂蜜调的冰水啊,草药和水果熬成的凉茶啊,水果、蜂蜜和碎冰混在一起做的刨冰啊……在街市上都可以买到,不过,价格是和冰凉程度成正比的。

现代刨冰

杜甫的诗中就有“公子调冰水,佳人雪藕丝”的诗句,称自己在长安喝到了贵公子调制的“冰水”。请注意看,这冰水是贵公子调的,杜甫的身世不需要我们多解释了吧。

刚才咱们不是提到了“酥山”嘛,以下这个就是章怀太子李贤同款“酥山”制作方法:

先将乳酪加热至微微融化,然后慢慢滴在盛有冰沙的盘子上,叠成山峦形状,最后放进冰窖中冷藏。取出食用时表层则还要点缀上花枝作为装饰。

壁画中的“酥山”

到了北宋,汴京的冰店里还有“冰糖冰雪冰元子”出售,这种甜品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,把黄豆炒熟去壳,用砂糖或蜂蜜拌匀,加水团成小团子,最后浸到冰水里,就完成啦~

重点来了,到了元朝,一种新型冷饮,冰淇淋出现了。

根据“好东西都是名人发明的”思路,冰淇淋这种不分国界,是个人就爱吃的甜品,必须得是忽必烈这种级别的人物发明的。

据说,元世祖忽必烈最爱喝牛奶,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。于是,忽必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:在牛奶中加入冰块,这样牛奶的保存时间就延长了。忽必烈很快发现,这样的“奶冰”口感很好,运用硝石降温将奶凝结成冰的办法做出冰晶状“冻奶”,再往里加入蜜饯和果酱,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。

元好问《续夷坚志》载:

“冰水冬日结冰,小于芡实、圆结如珠……盛行以蜜水调之,加珍珠粉。”

据说为了保护冰激凌制作的流程和配方,忽必烈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以外禁止造冰激凌的敕令,直到13世纪,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·波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,尝到了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“奶冰”,这才把制作方法带回西方(不是说保密吗)。经过加工改造,慢慢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冰激凌。

不过,在欧洲,还有一种说法是:1533年一位意大利女公爵凯瑟琳·德·美第奇,将冰淇淋带到了欧洲,并被认为是将冰淇淋传入欧洲的第一人。

凯瑟琳·德·美第奇

明清时期,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,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“凉水”。有的还加入了杨梅、桃子,俗称“冰杨梅”“冰桃子”。

在民间,还盛行伏日吃莲子汤,据说能养神益脾。

不过,都已经到清朝了,人们保存冰块的技术已经非常纯熟了。

刚才咱们不是提到了战国的冰鉴嘛,到了清朝,冰鉴已经可以用红木、花梨、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,一来文雅、美观,与屋内家具风格保持一致;二来制作更精巧,保温性能出奇的好,除了可以用来保存冰块、冰镇水果外,还可以当做最原始的空调使用。

那么,如此多功能的冰鉴应该如何使用?制冷效果如何?

免责声明: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